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西安交通大学的医学教育源于1937年“北平大学医学院”抗战迁陕,为救国图兴,从此扎根西部。1953年划归卫生部直属院校,1958年由董淑芬教授创立国内首家口腔颌面成形外科基地,1975年成立口腔医学系,1981年获得口腔颌面外科学硕士点(全国首批),1985年建成口腔医院,1988年开始按一本分数线在全国招收本科生,1998年获批为“口腔临床医学”二级学科硕士点,2000年与西安交通大学合并。
2010年获批口腔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通过了教育部口腔医学本科教学专业认证,2013年获批为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正畸学),2015年获批西安交大口腔生物医学交叉学科博士点,2020年获批口腔医学(1052)博士专业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023年获批口腔医学(1003)博士学术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至此我院实现人才培养全覆盖,初步构建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本学位点现已通过教育部口腔医学专业认证和泰国口腔医学认证,并于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西安交通大学作为西部地区的“985”、“211”及“C9”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重点支持院校。口腔医学专业依托学校综合优势及“口腔生物医学”交叉学科博士点,推进“交叉学科”研究及复合型高端人才的培养,已经形成自己的学科特色。
本学科依托的直属医院是教育部、卫计委“直属”双管的“三级甲等”大型口腔专科医疗中心之一,现有陕西省颅颌面精准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等。
西安交大口腔医学学科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路举措,坚持“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办学定位,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四个面向”为导向,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西部大开发”战略历史机遇,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1.学科方向
本专业根据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科的发展需要,形成包含口腔正畸学、牙周病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预防口腔医学、牙体牙髓病学、口腔种植学、儿童口腔医学等超过8个的主干学科。每个学科都有1个以上相对稳定、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主要研究方向。
2.培养方向
口腔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代码:1052)各学科发展稳定,特色突出,科研工作能够做到紧密联系口腔临床实际需求,体现出较高的学术水平并得到业界同行认可。参照《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二0二0 专业学位分册)中的医学部《口腔医学硕士(1052) 培养方案》,本学位点主要培养口腔临床医学方向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
3.师资队伍
学科现有专职教师166人,各主干学科方向人员数均在10人以上。学科现有专职教师中,其中45岁以下人员占74.1%,博士学位人数占76.5%。学科专任教师(含交叉培养导师)每个学科方向上正高级职称在3名以上。
4.培养条件
学科建成了2个科研平台“陕西省牙颌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陕西省颅颌面精准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获批“口腔生物医学”交叉学科博士点、“口腔医学”学科博士点以及“口腔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口腔医学检测中心由创新港口腔与颅颌面研究所、主院区原口腔医学研究中心、检验科三部分整合重组,建设集基础研究、科研服务及临床服务为一体的高端研究与检测平台。总面积约4500m2,包括创新港口腔与颅颌面研究所(约3000m2)、主院区口腔医学研究中心(约1000m2)及医学检验平台(约500m2)。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61名:其中学科带头人5名、研究人员40名、技术人员13名、管理人员3名,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470余台/套,累计投资7000余万元。医院现有独立的图书资料室和研习室,同时可共享医学部及西安交通大学馆藏书籍(589.7万册)及国内外电子资源库143个平台,约350个子库。学科导师选聘、培训、考核完全遵照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及上级主管部门执行。研究生培养方案详尽,明确分流制度。学院定期开展各类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的教育会议。学院设立专门的研究生工作教务及研工办公室。
5.研究生招生、在读、毕业、学位授予及就业基本状况
学科已经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至2023年招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224名(包含统招、国际留学生)、专业型博士研究生24名,授予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188人。其中,2023年招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42人,在读130人,毕业54人,学位授54人,就业54人,主要就业去向高校附属医院工作及读博深造。
6.研究生导师状况
学科现有专业型硕士生导师24人,博士生导师10人,各研究方向学术骨干均在4人及以上。学科现有专职教师中,其中45岁以下人员占74.1%,博士学位人数占76.5%。43名教师任国际、国内核心期刊编委及以上职务。此外,学科现有陕西省创新团队(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炎精准治疗创新团队)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创新团队(牙周炎精准治疗及全牙周组织再生研究创新团队)。
二、年度建设取得的成绩
1.制度建设
学院定期形成《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规章制度汇编》。研究生管理部门每年年初定期印制并发放《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手册》。该手册包含了学校、学部以及医院关于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博士研究生学位申请实施细则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有据可查、有章可依。于2022年5月更新了《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全日制研究生助研津贴补贴办法》(西交口腔【2022】92号)文件,进一步加强并保障研究生津贴的管理与发放。更新了《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劳务费发放管理办法》(西交口腔【2023】100号)文件,提高了关于研究生招录、过程考核、论文评审、答辩和考试事项的劳务费标准,进一步做好研究生培养的支持与保障工作。
2.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关于做好2024年研究生导师资格与招生资格审核工作的通知》、《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西交研〔2018〕65 号)、《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研究生指导教师任职资格及招生资格遴选审核实施细则》(西交医人培〔2022〕1 号)文件精神,我院完成了2024年新导师遴选工作。经学院、学部、学校层层审核,最终新增专业型博导3人,专业型硕导3人,合作导师2人。
每年定期举办导师培训会、师德师风培训会,时刻以“人才培养人才”为主旨。调研学生需求,邀请海内外专家为研究生开展学科前沿相关培训与讲座,充分扎实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邀请国内外专家共同参与定制专硕研究生病例模板,规范专硕研究生培养过程。邀请学校教发中心国家级教学名师为我院所有导师进行教师专题培训,提升教师授课能力与培养能力。
3.培养条件建设
医院非常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本年度基地建设取得成绩。医院购入临床教学管理系统,提升并轨专硕培养过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购入智能化组卷考核管理系统,用于并轨专硕备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理论考核。基地顺利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省级评估检查及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级评估调研。医院加大督导力度,规范规培教学过程,开展针对并轨专硕的分层递进式临床技能训练,并于2023年度获得陕西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绩效奖励7万元。
医院实施了师生教学环境和教学硬件设备提升改造工程。以口腔疾病为导向,按照课程整合的原则重构了基层教学组织,新形成了六大学系、18个教研室的架构,配合实行了教研室和教室空间改造及设备更新,显著改善师生的教学办公条件;同时增设一间研究生图书资料室和研修室,提升学生的自习、科研环境。
科研平台不断完善。实验室现根据物理空间及功能划分为六个实验区,包括医学检验区、组织病理区、细胞生物区、分子遗传区、动物实验区及材料制剂区,能够满足大多数口腔医学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同时,研究所根据特色科研设备功能特点,搭建了四个具有学科特色的研究亚平台,包括硬组织研究平台、厌氧细菌研究平台、动态组织培养研究平台和纳米颗粒研究平台;大型精密仪器如纳米粒子追踪分析仪、高分辨扫描成像分析系统、流式细胞仪、荧光定量PCR仪、多功能酶标仪、荧光倒置显微镜完成安装、培训及试运行,并增配若干中小型实验室常用分子生物学仪器设备,以完善实验平台的精细化建设。
4.科学研究工作
我院2023年度在科学研究方向开拓创新,积累了丰厚的科研成果。深化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坚持以创新方法为基础,不断优化各项制度政策以提高科研工作的活力,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和正向的学术生态。截止2023年底我院累计4人获得省级人才称号,包括1名三秦学者特聘教授和3名陕西省科技新星;2023年度科研项目立项数量大幅上升,全年共计立项51项(包括国基金7项),合计经费1242.5万元,所获经费为2021年和2022年的总和;承接了14项GCP试验,相较去年增加了6项;我院在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暨五年总科技量值排名第10位,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第12位、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排名A-、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全球排名第100-150名。发表第一署名单位SCI论文108 篇,JCR 1区文章64篇(其中IF>10分文章26篇),合作署名SCI论文34篇,第一署名单位中文核心论文45篇。获批国家专利25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
5.招生与培养工作
口腔医学已经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23年招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42人,在读130人,毕业54人,学位授54人,就业54人,主要就业去向高校附属医院工作及读博深造。
三、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口腔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代码:1052)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如下:第一、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之间存在一定矛盾。口腔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具有硕士研究生和住院医师的双重身份,接受学校、附属医院(培训医院)的共同管理。其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精业务、懂科研”的复合型医学创新人才。培养临床研究创新能力与临床实践能力相辅相成。目前,对临床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计划着重关注相关专业科室轮转学习,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研究生临床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若缩减硕士研究生在本专业科室学习时间,则可能对学生巩固专业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他们毕业后的工作分配。第二、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是创新的基础,目前许多临床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尚显不足,临床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更加困难。因而,如何能在这么短的学习期间,既学习临床本专业知识、相关临床理论,又增加深度、培养创新能力,是我们培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四、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针对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提升:第一,聚焦临床技能培养,夯实专业培养目标。严格按照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安排学生进行临床轮转,合理分配轮转科室和轮转时间。同时教学部门定期组织专人进行临床检查,确保临床培训保质保量。第二,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素养。定期举办各类教师培训,邀请教学名师分享人才培养经验。以“人才培养人才”为原则,提高教师岗位胜任力。第三,开拓科研视野,提升科研能力。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开展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系统的科研讲座和前沿学术论坛,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需求选择参加,弥补临床研究创新能力培训方面的不足,为学生进一步读博或工作奠定基础,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造口腔领域高水平人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