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引导页 - 新闻中心 - 重要新闻 - 正文

董淑芬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颌面成形外科专家,西北地区口腔颌面成形外科专业的创始人,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的奠基者。在医(学)院创立50周年之际,《医路行者——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奠基者董淑芬纪事》付梓成书,并于6月4日正式发布。

6月4日上午,我院举办“传承董淑芬精神 弘扬医学人文之光”专题研讨会暨《医路行者——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奠基者董淑芬纪事》新书发布会,本次活动作为五十周年院庆系列活动之一,以董淑芬精神及《医路行者》一书为核心,深度挖掘医院历史文化底蕴,传承先辈精神,弘扬医学人文之光,特邀著名文化学者、陕西省传统文化发展促进会终身名誉会长肖云儒,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朱鸿,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宣传与健康促进处负责人,健康报社陕西记者站站长张晓东,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成进,中国雕塑学会会员、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艺术系副教授苗祥瑞与我院院长李昂,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高琰,专家、青年医师与学生代表共同探讨“从医报国、敢为人先、视患如亲、大医典范”的董淑芬精神内核,医院全体挂职干部,中层干部、团员代表参加活动,活动由我院党委书记滕晶主持。

活动伊始,全体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视频短片《医路行者》。短片以生动的画面、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董淑芬教授在口腔医学领域不懈奋斗的一生,为活动奠定了深厚的情感基调。

高琰副书记详细介绍了《医路行者》的编写情况,她表示,编写团队历经长时间的资料收集与走访调研,深入挖掘董淑芬教授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内涵,力求以翔实的内容、生动的笔触还原历史。该书不仅是对董淑芬教授个人成就的记载,更让历史有了温度,让传承有了载体,让未来有了方向,希望广大医务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董淑芬式的好医生,护佑人民健康。

在赠书环节中,李昂院长将《医路行者》赠予青年医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寄托了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希望他们能从董淑芬教授的事迹中汲取力量,传承医者仁心和敬业精神,在医学道路上砥砺前行。

肖云儒会长向医院赠送写有董淑芬精神的书法作品,苗祥瑞赠送董淑芬教授雕塑,李锦峰老师代表空军军医大学刘宝林教授向医院赠送董淑芬画像,让艺术与医学在此刻共鸣,让董淑芬精神以更鲜活的形式传扬。为活动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座谈研讨环节中,与会人员围绕董淑芬精神的内涵与传承、医学人文建设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我院退休专家代表苟建重老师结合个人求学经历,讲述了建系初期董淑芬教授以身作则、为年轻医生树立榜样的点滴事迹,阐释了她严谨治学、开拓创新的高尚品格。颌面外科主任医师李锦峰老师从建系建院的历史维度出发,强调了董淑芬教授实现“从0到1的突破”的卓越贡献,称其精神如不朽丰碑,镌刻在每一位口腔人的心中。青年医生代表马思维分享了作为话剧《我是董淑芬》与《西口薪火》中董淑芬教授扮演者的经历,表示通过演绎角色已将董淑芬精神内化为个人动力,深刻理解了改革者与创新者的责任与担当。2022级学生代表周佳怡结合自身学习经历,表示将把董淑芬精神化作脚下每一步坚实的历程,以创新回应时代之问,以人心温暖世间疾苦,让董淑芬教授的医学火炬永燃不息。

苗祥瑞教授详细讲述了创作董淑芬教授雕像的心路历程,表示颌面外科与雕塑艺术都在用自己的手塑造美,希望通过自己的塑造,能让更多人认识这位为学科发展鞠躬尽瘁、为人才培育沥血呕心、为行业进步拓路开疆的医学前辈。

张晓东站长指出,个体是群体精神的具象,董淑芬的成长经历,不仅体现个人的努力拼搏与智慧,也体现党和国家的培养关怀、时代浪潮的推动赋能、社会环境的滋养助力。建议医院通过各种形式、手段和活动宣传董淑芬精神,让精神传承破圈触达年轻群体,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年轻医者答卷。

朱鸿教授从撰写序言的思考出发,表示董淑芬个人志向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是在时代浪潮中淬炼的医者丰碑,他建议在新时代要将个人理想、职业规划与国家战略、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把时代赋予的优势转化为发展机遇,在奋斗中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精彩篇章。

成进部长表示,董淑芬精神与抗战迁陕精神、西迁精神、兴学强国精神内涵相通,一脉相承,是一代代交大人扎根西部,服务国家、爱国奋斗实际行动的生动写照,是新时代全体口腔医院人必须铭记和赓续宝贵精神财富。在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和健康中国的关键节点,《医路行者》的出版恰逢其时,希望口腔医院深化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凝练精神标识,强化精神引领、筑牢价值根基,驱动医工交叉创新、服务国家战略,在董淑芬精神的引领下,为中国式现代化和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肖云儒会长介绍了自己与董淑芬教授之间的渊源,并从“医者,以医为手段、以天下人为友”的独到见解出发,深入阐述了董淑芬教授生涯中的医学人文精神,与中国知识分子“南渡北归”“东启西承”的两次变革相融会贯通。希望医院把董淑芬精神化作时代强音,内强实力,外展形象,扎根陕西,立足西北,唱响全国。

李昂院长代表医院对参加研讨的各位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向参与书籍编撰的所有同仁表示真挚感谢,对董淑芬教授“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内核表示钦佩。他强调,在创立五十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医院比任何时候都更深刻理解董淑芬精神的当代意义,要以董淑芬当年“在废墟上建科室”的气魄,勇做“破局者”、勤做“实干家”、争做“传灯人”,坚持高质量发展道路,建设新概念口腔医院,努力将医院建成“中国口腔医学界中坚力量”,让“西交标准”影响全球口腔健康领域,续写属于这个时代的辉煌篇章。

此次“传承董淑芬精神 弘扬医学人文之光”专题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与《医路行者》的出版发行,让更多人了解了董淑芬教授的事迹和精神,为医院的文化建设和医学人文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回首五秩,初心未改;医心筑梦,展望未来。我们将以《医路行者》为镜,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以破竹之势不断推动医院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以“医路前行,行者必达”的决心,在推动口腔医学事业蓬勃发展、守护人民群众口腔健康福祉的征程中不懈奋斗,让董淑芬精神的光芒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青少年牙颌颜面发育管理专科挂职干部卢丁丁:今天有幸参加研讨会学习董淑芬教授献身医学的崇高精神,也见证《医路行者》一书传递的医者初心。董教授的精神不仅是精湛医术的标杆,更是医学人文的生动诠释——她以仁爱之心对待患者,以严谨治学引领团队,以无私奉献推动学科发展。行政工作虽不直接执刀,但同样是医疗事业的“守护者”。我将传承发扬董淑芬精神,在优化服务流程、营造人文环境、助力临床一线中践行“以人为本”的宗旨,让患者感受到温度,让医护获得支持,让医学人文之光在医院每个角落熠熠生辉。《医路行者》记录的不仅是历史,更是薪火相传的使命。愿我们携手同行,在传承中创新,在实干中弘扬,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更多温暖力量。

第五(浐灞)门诊部挂职干部郝兴科:今天各位专家、领导、同仁以最真挚的感情深刻阐述了董淑芬精神的内涵:奉献、担当、敬业、使命。在历史的洪流中,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都有趋利避害的自然冲动,但总有一部分人,在面对艰难险阻的时刻,选择了迎难而上;在身处一穷二白的环境,选择了踏破崎岖;在迎来能影响个人前途命运一生轨迹的抉择时刻,选择了坚守初心;在各种逆境面前,选择了最违背“趋利避害”的自然本能,以一个“有担当的共产党人”的姿态去面对困境、踏实做事、寻找转机、绽放成果。我想,董淑芬精神与西迁精神一脉相承,是每个时代都宝贵且稀缺的精神,特别是在我们经历一些困难、身处一些困境的时候,董淑芬精神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更加鲜活,指引我们新的奋斗征程。

医学检测中心挂职干部孟昊天:今天我有幸参加了“传承董淑芬精神 弘扬医学人文之光”专题研讨会暨《医路行者》新书发布会,作为一名“西交人”,深深为董淑芬教授的精神所感动。通过苟老师、李老师的讲述,董教授的形象仿佛就在眼前。作为一名实验室技术与管理人员,虽然与患者少有接触,但在科研、教学工作中,秉持立德树人的理念,成为学生的榜样,培养出延续董淑芬教授精神的学生,同样是对董淑芬教授精神的传承和延续。今后,我将持续学习董教授精神,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的同时,也将把关怀、引领落到实处,不愧对“为人师表”这四个字。

科学部挂职干部张鹏:参加“传承董淑芬精神,弘扬医学人文之光”专题研讨会,我深切感受到了“医路行者”这一主题的深刻内涵。董淑芬教授用一生践行了“医路行者”的信念,将全部心血奉献给患者、学生和医学事业。她的故事平实却感人,展现了一位真正的人文医者的崇高精神。在会上,我聆听了苟老师、李老师和马老师的深情发言,他们回忆起与董教授相处的点滴,讲述她的为人、她的坚持、她的仁心,那些朴实无华却充满力量的话语让我数次哽咽,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医路行者”不仅仅是一条职业之路,更是一条信仰之路。在学习董淑芬精神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医生,要以患者为中心,坚守初心,勇担责任。在未来的医学道路上,我希望自己也能像董教授那样,始终保持对生命的敬畏,对职业的热爱,在平凡中坚守,在奉献中成长。

牙体牙髓病科挂职干部薛阳:参加“传承董淑芬精神 弘扬医学人文之光”专题研讨会,聆听董淑芬教授的事迹后,内心深受震撼。董淑芬教授以“金手”开创口腔颌面外科先河,在西北大地创办口腔医学专业,她隐瞒病情坚持手术、为口腔医院筹建鞠躬尽瘁,让我真切感受到何为“大医精诚”。作为牙体牙髓病科的年轻医生,董教授“想病人所想”的行医准则尤为触动我。接过前辈的精神火炬,我更应将她的精神融入临床:对待患者时,以同理心化解病痛焦虑;面对技术难题,保持“精益求精”的钻研态度;在科室发展中,主动担当作为,像她一样以“金手”之技、“赤子”之心,守护患者口腔健康,让医学人文之光在临床实践中永续传承。